Saturday, April 9, 2011

This kind of moon is rare..maybe you did not notice it. It is the power of the Devil's
-The Night of Evil-
Beware!!Night out..






This the 1st time i saw a some called "gate" to entry the village of the ghost village... a sound of steel gate opening and close... they just came out..
-saw it when my tears drops off from my eye-
Do you belief what i just saw??
Never seen, never Knows...kind of creepy yeah? The "gate" just beside my bed...=.="

Friday, February 11, 2011

消灾吉祥神咒注音

此神咒是《早晚课诵集》中十小咒之一,是释迦牟尼佛在净居天上说的,出自于《消灾吉祥经》。多读此咒可以消除灾难,带来吉祥。经中说“若诵此咒一百八遍,灾难即除,吉祥随至”。

消灾吉祥咒


神咒原文及消灾吉祥神咒注音
曩 谟  三 满  哆。     母 驮 喃。  阿钵啰底。 贺 多 舍。
nā mó sān mǎn duō。 mǔ tuó nán。ā bō là dǐ。   hè duō shě。

娑  曩   喃。  怛侄他。  唵。 佉佉。  佉呬。佉呬。 吽吽。
suō láng nán.  dá zhí tuō.  ōng. qié qié. qié xì.   qié xì.  hōng hōng。

入嚩啰。 入嚩啰。钵啰入嚩啰。钵啰入嚩啰。
 rù wā là。rù wā là。bō là rù wā là。bō là rù wā là。

底瑟姹。  底瑟姹。 瑟致哩。 瑟致哩。
dǐ sè chà。dǐ sè chà。sè zhì lǐ。   sè zhì lǐ。

娑癹吒。     娑癹吒。    扇底迦。   室哩曳。 娑嚩诃
suō pō zhà。suō pō zhà。shàn dǐ jiā。shì lǐ yì。   suō pó hē。




发音注解:

曩谟:是“南无”的不同音译词。曩:本音读(nǎng攮),在此也可以读本音,一般人都读(nā那)。“南无”的不同音译词有很多,例如:南 谟、南牟、那谟、那模、娜谟、纳慕、娜母、南忙、纳莫、曩莫、曩谟……,这些音译词,都是音同或音近的词。今人多读成南(ná拿)无(mó摩)。
娑曩喃:“曩”读(láng郞)。也有读作(lǎng攮)的。
怛(dá答)侄(zhí直)他(tuō拖)。
唵:读(ōng嗡)或读(ǎn俺)。藏语系佛教读前者,汉语系佛教多读后者。本站推荐前者,比较接近古梵语(om)的发音。
佉:读(qié茄)为古音,另发音为(qiè切)。
呬:读音(xì细)。
癹:读(pō坡)或(bá拔)。现代字、词典中无此字。有的方音读(pān攀)。
姹:读(chà岔),也有读成(zhà吒)的。
吒:读作(zhà乍),另读(zhā扎)。
曳:读音(yì义),也有读其本音(yè页)的,另读(xiè泻)。
嚩:读音(wā蛙)或(wá娃)。“入嚩啰”“钵啰入嚩啰”中的“嚩”发此音。
娑嚩诃:“嚩”读(pó婆)。在《佛学大辞典》中:“嚩,又作婆”。婆、嚩、缚、皤,四字互相通用。娑婆诃,也译作“莎缚诃”、“娑嚩诃”、“馺皤诃”。


功德简介:

按佛学大辞典:消灾吉祥咒为禅林所用四陀罗尼之一,亦为密教通用之息灾法。又称消灾咒、消灾真言、消灾陀罗尼。乃消除诸种灾害,成就吉祥事之神 咒。出于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唐代不空译)及大威德金轮佛炽盛光如来消灭一切灾难陀罗尼经(译于唐代,译者佚名)。敕修百丈清规卷一所述祈晴祈 雨,皆用此咒。
按丁福保佛学大辞典:此咒出于佛说炽盛光大威德消灾吉祥陀罗尼经,一卷,不空译。佛说大威德金轮佛顶炽盛光如来消除一切灾难陀罗尼经,一卷,唐 代失译。二经同本异译。此中说之。经曰:“念此陀罗尼一百八遍或一千遍。若一日二日三日乃至七日。依法修饰坛场。至心受持读诵。一切灾难皆悉消灭不能为 害。……此陀罗尼。一切如来同共宣说。若有苾刍苾刍尼族姓男族姓女。受持读诵此陀罗尼者。能成就八万种吉祥事。能除灭八万种不吉祥事。……。

天地分六界还是七界?分别是那几个?

中国神话中有三间,分七界

三间即天、人、域三间   天分为:
  • 九天虚无界、
  • 云之法界、
  • 天之都。

人间就是人间界 域分为:
  • 鬼域、
  • 魔域、
  • 百兽妖域 这也是人们常说的七界 
  • 神界 
  • 仙界 
  • 人界
  • 鬼界 
  • 妖界 
  • 冥界(又称鬼界)
  • 魔界 

世人常将六道与七界混淆
六道轮回 六 道主要是指:
一、天道,
二,阿修罗道,
三、人道,
四、畜生道,
五、饿鬼道,
六、地狱道。

此中上三道,为三善道,因其作业(善恶二业,即因果)较优良故;下 三道为三恶道,因其作业较惨重故一切沉沦于分段生死的众生,其轮回的途径,不出六道。所谓轮回者:是描述其情状,去来往复,有如车轮的回旋,在这六道中周 而复始,无有不遍,故名六道轮回。世间众生无不在轮回之中。只有佛、菩萨、罗汉才能够跳出三界,不入轮回。轮回理论是佛教的基本理论之一

Friday, November 12, 2010

天魔

天魔无处不在你相信吗?只要有人修行,行善,普渡。。他就会出现。。。搞乱,打乱,怂恿意志力懦弱的人们。。甚至走火入魔(进入魔界)

有些人说魔就魔为何有‘天’字?传说以前他也是法力智慧很高强的修行者,不懂为何没被受封而成不了仙即入不了仙界,当时的他应很不服心中怀恨而入魔道,因为他的法力遥遥能上天,是众妖之最,有哪个妖精不敬畏他?天魔也就是妖精之王。

当然妖精也有善良,也有邪恶的。。

但是有魔,当然有神~

佛学词汇
【天魔】天子魔的简称,即欲界第六天魔王波旬,他有无数眷属,时常障碍佛道。

佛教传说

四魔之一。又称天子魔、魔天、魔王。欲界顶上第六天(他化自在天)之主。

不喜众生出离三界,故对佛及修道者作种种扰乱。
一名波旬。
佛在菩提树下时,此魔王曾现身妨其成道,但被佛降伏;此事见载于佛传。

《玄应音义》卷二十三云︰‘即第六天主也。名曰波旬,此云恶爱。
即释迦佛出世魔王名也。诸佛出世魔各不同,如迦叶佛时魔名头师,此云恶嗔等也。’ 此外,据《大集经》卷四十三所载,魔王波旬之女,名离暗,由于前世修德本而归依佛陀,王宫中五百魔女眷属亦发菩提心。

  还有一种传说,天魔乃是上古洪荒时期世间第一魔。有人说他是蚩尤的后代,也有人说他是天地间的极阴之气自然产生的魔王。





P/S:修道人本身是要入仙界的,一时的贪念,邪念及不甘而入错道,千百年修来的功不就前功尽废吗?

Tuesday, October 26, 2010

孟婆庄上喝茶美女相伴---孟姜、孟庸与孟戈

另外,在清人王有光《吴下谚解》的“孟婆汤”中,也有一段关于鬼魂被灌迷魂汤的描写:
  人死之后,首先经过的是孟婆庄。众役卒押送鬼魂从孟婆庄的墙外走过,至阎王殿去接受审问。判定后,则将生前旦L录入转回册中。凡是被判转世投胎的鬼魂,就再从孟婆庄走回去。
  孟婆庄的门口有一个老婆婆站在那儿招呼来者,步上阶梯,进入里面。
  庄内全是雕梁画栋、朱栏石砌;屋内,触目皆是精致华丽,有珠玉做成的帘子,厅中还有一面玉雕的大桌子。
  待来者入屋后,老婆婆便叫出三个女孩子来,这三个女孩子分别是孟姜、孟庸与孟戈。三人都穿着红色的裙子和垂着绿袖的上衣,个个如花似玉、貌赛天仙,而且轻声细语地呼唤郎君,还以手拂净席子请来者坐下。
  来者坐下后,丫鬟便送上茶水。三个美女环伺在侧,皆以纤纤玉指亲奉送茶,玉环叮叮脆响,阵阵奇香袭人,在如此情境中,实在很难拒绝不喝。
  才一接过茶杯,便觉目眩神驰,轻辍一口,只觉清凉无比,其能解渴,不禁一饮而尽。喝到底忽见有一匙左右的浊泥在杯底沉着,待抬眼一看,发现原本貌美迷人的美女和老婆婆都成为僵立的骷髅头。
  走出门外一看,原先的雕梁画栋尽成朽木,如置身荒郊野外,并忘却生前一切事物。
  就在惊慌失措、痛苦不已的当头,忽然大哭堕地,成了一个甚么都不知道的小婴孩。

孟婆的传说

据说,孟婆生于西汉时代,自小研读儒家书籍,长大后,开始念诵佛经。她还在世时,从不回忆过去,也绝不想未来,只是一心一意地劝人不要杀生,要吃素。一直到她八十一岁,依然是处女之身。她只知道自己姓孟,于是人称她为“孟婆老奶”。后来,孟婆老奶入山修行,直到后汉。因为当时世人有知前世因者,往往泄露天机,因此,上天特命孟婆老奶为幽冥之神,并为她造筑驱忘台。

  但是,孟婆其实不是什么老奶奶一类的人物,是一位绝世美女,孟婆初制孟婆汤的原因是为了忘记自己的过去,孟婆的唯一记忆是给在奈何桥上来来往往的幽魂送上一碗孟婆汤
  在《阎王经》中说,鬼魂在各殿受过刑罚后,依序解送至下一殿,最后转押至第十殿,交付给转轮王。第十殿掌管鬼魂投生,凡被送到这里来准备投生的鬼魂,都会先被押到由孟婆神所掌管的驱忘台下灌饮迷汤,让鬼魂们忘却前生。在民间传说中,传本道:阎罗殿长回生草,却灵性而生,化身一女子,因看透人间沧桑,生于一姓孟的人家,没有取名字,所以街坊叫她孟丫头,后来孟氏长大,大家叫她孟姑,嫁一秀才,秀才十年寒窗,三年乡试,三年科考,竟然中了榜眼,弃妻而去,却不想孟姑天生法眼,已经识得人之三本,就在她丈夫的腋下点了炙了三下,要丈夫离家前答应,三年科考后一定回来,却不想丈夫三年未归,三魂六魄本散,另去攀龙附凤之日,做了野鬼孤魂,被牛鬼收去,抓到阎罗判官那里被数落,大声喊冤,阎罗发现生死簿上没有此人的名字,问不清原由,就榨尸粉末,叫其不得超生,恰恰这牛鬼本是50年阴阳一换,正好轮到了孟姑家的那头老黄牛,也是机缘巧合,前一年孟姑用法眼给这牛指了明路,竟然成了鬼界18魔之首的牛鬼,所以,牛鬼怕牵扯老主人,到人间抓魂的时候顺路告诉了孟姑,孟姑竟然让牛鬼押自己来找阎罗,阎罗不肯放,说已经碾成碎末,孟姑将真相和盘脱出,原是她下的咒在这秀才身上,阎罗看她有着等法术,查了她三世前生,才知道本是女娲造人的回生草,却被遗漏天机,这神草可治人回魄收魂,不长于天下,不长于地上,已经绝迹,却在地府的奈何桥留了最后一株,并且成精,看透太多轮回转生,哀气震天,爱痛不断,仇恨相加,终于洗了草命做了人形,只为苍生少点痛苦,阎罗问孟姑,如何处置自己的丈夫,孟姑拔下一根青丝,泡汤给秀才喝下,然后推他出了奈何桥,说从此他再也不记得以前的事情,阎王知道她私放了寡情的丈夫,大为恼火,扣了她三十年的阳寿,叫她在奈何桥前,永世不得超生,每天拔自己的头发入汤,凡投胎的鬼,必须喝下,忘记前世的恩恩怨怨,自此,盘古开天地后,人清命淡,不见前世,在来生,仇人可以成为朋友,夫妻不再反目,父子可以成为兄弟,姐妹可以成为夫妻,你不认识我,我不认识你,落得无伤无痛,短了三十年阳寿的孟姑,也变成了孟婆,一碗孟婆汤,断了多少人鬼未了情。



玫瑰与孟婆

这是个发生在距今三千五百四十四年前的古老东方国度中国的一个故事,佛祖的众多徒弟中有着这样的一对男女……
  男的性格热情;正如名字一样:爱人!女的性格温柔,也如名字一般:情人!
  一天,他们一起研究佛理的时候;在一个小山中发现了两朵含苞待放的鲜花,因为从来没见过这样的花也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他们都很好奇。男的想去摘来看看,一不小心被鲜花的刺刺到了,鲜红的血既刻流了出来;女的见了很心痛的拿起他的手,不经意的流下一滴眼泪,却和男的手上的那一滴血同时掉下,分别掉在那两朵鲜花中……
  他们都是佛教徒;他们不可能在一起所以他们微笑和分开了;男的走向天上;女的走下地底!再回来他和她都有了更好的名字。。。男的把名字变为:月老,他希望女的不要记得他,他的工作却是让一对对人们记得彼此;用他手中的那一条小小的红线;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一条条小小的红线其实是他的的一滴滴鲜红的血。。。。女的把名字变为:孟婆,她希望男的忘记她,而她的工作比较幸运是熬汤,就是俗称的“孟婆汤“用她的一碗碗我的“孟婆汤”让一对对的的人忘记彼此,可是又有多少人知道那一碗碗“孟婆汤“其实是她的一滴滴的眼泪……
  当爱人和情人在一起时,造就了爱情。爱情一定要有鲜花,所以那两朵花都是,虽然他们离开后开出来花的花一朵是红色一朵是白色,红颜代表热情的爱人,白色代表温柔的情人;但它们有一个一样的名字——玫瑰花。



来历

 孟婆娘家姓孟,孟婆一生没有嫁人,故而没有夫家姓。孟婆的名字已经被所有人的都忘记了,包括她自己。那年代的名儿,男的大都是刚、勇、强、富什么的,女的就顺了花季,杏、莲、梅、桃、春,这样想来,孟婆也就不计较她曾经的名字是什么了。
  孟婆一生最大的成就就是煲得一手好汤,远近闻名,喝过她的汤的人都纷纷赞不绝口,说这汤敢称天下第一汤。名声传远了,连皇帝也要喝孟婆煲得汤了,喝了一次后不过瘾,竟生了要将孟婆留在宫中只为他一人煲汤的念头。孟婆虽没有念过书,但也懂得“伴君如伴虎”“自由可贵”的道理,所以委婉推却不成后,说出宁死不从的话来。皇帝一生气,孟婆归了西。据说,孟婆遇害的那天,六月天里雪纷纷扬扬,下到半夜没停。
  且说孟婆到了阴间后,阎王念孟婆一生勤恳、乐于助人,再加之为屈死,又想到阴间每每来了魂魄还阳后大都还记得上辈子的事儿,这样凡间便乱了套,一会儿出个奇人,一会儿来个怪道。故派孟婆在奈何桥畔开个店,招牌就用“孟婆汤”,过了桥的人必先喝一碗孟婆的汤方可继续前行。阎王退下所有随从,对孟婆说:此汤是一定要喝的,如若有人没喝,必会造成人间大乱。这罪,可不是一般的轻了。孟婆念着阎王错爱,谨遵王讯。阎王又给了孟婆一小包药粉,感概一声,说道:凡人都有几世几辈的轮回,上辈子的恩怨喜悲不能带到下辈子,你把这忘忧粉放到汤里,喝过的人就会忘记从前的一切。孟婆唯唯而诺,退下。
  奈何桥畔生意很好,每日络绎不绝。从桥这边过去的,都是阴差到阳界去抓人或办事。从桥那边过来的,都是阳寿已尽,来阴间报道的。在阳间生活过的人都知道孟婆的汤煲得很好也都知道孟婆屈死的事情,虽讶异着孟婆将店搬到了奈何桥畔,却也没有多问,过得桥来坐下歇脚时喝上一碗,然后前行。
  孟婆也习惯了这样的生活,每日里煲汤。原料还是最先那一锅里的,往后汤少了添水便是。偶尔人少时,孟婆也会感叹一番,忘记过去究竟是好还是坏,孟婆也不知道,只是这汤孟婆从没自己喝过一口。
  几千年的光阴水流一般过去,孟婆还是每日里煲汤,闲下里想想几千年前的事儿。毕竟上了年纪,孟婆记性有些差了,虽然谨记阎王的叮嘱,但难免会有疏忽。没有喝孟婆汤的人再投到阳间,便传开人死到阴间必先喝孟婆汤,忘记前世一切的消息。这以后,再有人从奈何桥上来,虽大部分人都自愿喝汤,却也有个别宁死不喝的了。
  孟婆清楚的记得那是阳间的中秋节,孟婆坐在奈何桥上看月亮。银盘儿似的月亮饱满明亮,映得桥下的水都格外的清粼。孟婆正手执阴间发的月饼,素馅儿,一口一口细细品味着时,隐约着从桥那头走来一个女子。年轻女子二八年华,生的杏眼粉腮,甚是美丽。此刻,那女子摇摇晃晃地走上桥,眼中含着泪水,路过孟婆也没搭理,阴差押她坐在孟婆的店中。孟婆轻叹一口气,盛了一碗汤放在姑娘面前。姑娘杏目瞪圆,两行清泪扑愣愣滑下面庞。“孟婆婆,我实在不能喝这个汤啊。”姑娘开口。孟婆没有言语。“婆婆。”姑娘咚地跪下:“我与李郎情意真切,立下生死誓约。今日她娘嫌我家贫困,栽赃于我,我唯一死表明清白,临死前李郎赶到,我答应他投胎后再去与他续缘。婆婆,我真的不能忘记从前啊。”
  说完,泪如雨下。孟婆眼角也湿润了,她一生没有婚配,羡慕那些有情有义的小儿女家。此刻,孟婆真是为难呀。不喝,阎王会怪罪于她,再说阴差在旁,她孟婆也没法变通。喝吧,这小儿女已是阴阳两隔,若能投生重逢自是最好不过了。想至此,孟婆心里这个悔呀,早知当初不熬这个汤,让自己也跟着痛苦。阴差一把拎起哭倒在地的女子,二话没说,一人撬开她的嘴,另一个提碗灌下。孟婆还没来及阻止,一碗孟婆汤生生地灌进女子的口中。再看姑娘,此时两眼发直,泪痕还在脸上,口中喃喃地唤着李郎。
  这件事让孟婆揪心了好一阵子,情绪也低落许多。这一日,阴差又带来一个壮汉,身上脸上全是血。孟婆暗自吃惊,盛汤放在他面前。壮汉大手一挥,说道:他奶奶的,这汤俺不喝。瓷碗打碎在地,汤水也洒光。阴差上前按住壮汉,斥道:你喝也得喝,不喝也得喝!壮汉起身挣扎,与阴差打成一团,桌椅全成了他们打斗的工具,砸碎的砸碎,摔坏的摔坏。孟婆站在一边,没有害怕,没有慌张,经过这几千年,孟婆早就处惊不变了。壮汉总是受过伤的,很快处于下风,被阴差擒住。奶奶的,老子不喝,老子要记住血海深仇,老子还要报仇!壮汉大声呼喝,挣扎片刻,瘫软下来。静静的,孟婆收拾着打翻的器具。隐约地听到极压抑的哭声,细细传来。再看壮汉,泪流满面,自古说男儿有泪不轻弹,流血不流泪。这壮汉哭的如此伤心,比女人的哭更惊人心魄。孟婆一把拉起壮汉,轻轻说:冤冤相报何时了。罢了,罢了……壮汉恸声说:你有所不知,那狗官为占我妻,乘我不在家时杀我爹娘,毁我娘子,我娘子自杀后,狗官还要将我置于死地,可怜我那刚三个月的孩儿啊,还没出生就与她娘同归。孟婆闻言大惊,继而悲怒万分,这可恶的狗官下得阴间必是要遭剐刑的。壮汉还是将孟婆汤喝了,喝之前他跪下冲着前方磕了三个响头,喃喃道:爹娘,娘子,对不起……
  …………
  孟婆一日比一日不能忍受这份差事了。她一闭眼就看到冤屈的眼神,看到无奈的眸子,听到悲戚的哭声,听到哀哀的求恳。孟婆想,原来以为人间最是愁苦多,到了阴间应该清静应该无嗔了。想不到,死后依然魂魄忧怨,这人间的恶人造了多少孽呀。孟婆又开始怪自己,逼着相知相许的有情人下辈子各分东西,逼着身负血债的人无法清洗,逼着没尽忠孝的孩子重生后仍未尽孝,逼着恶人从恶后仍不思悔改。
  阎王观察着孟婆的变化,一日他将孟婆招了去。孟婆跪倒在地,肯求阎王不要再让她做这个孟婆汤。阎王没吭声,闭目沉思。半晌缓缓说道:孟婆,你在阴间已有几千年,你应该知道我们对待魂魄是不应该带有人间感情的。人间的一切都随他们来到阴间而不复存在了,喝下孟婆汤,他们就等于再世为人,空白一片。这没有什么不好呀。孟婆低声说道:阎王说的道理,我孟婆虽未读过书但也明白。只是,确有不该忘前世的例外。我一生没有婚配,不晓得人世间的爱情,却也懂得恩情。倘若全都忘记,是否有些残忍呢。阎王摇头,再摇头。沉声说:孟婆,这是阴间的规定。没法变通,只能如此。孟婆沉默片刻,仿佛做了一个决定,她抬头望向阎王,说道:那好,我也和他们一样,喝孟婆汤。阎王大惊失色,质问孟婆:你知道,你喝了孟婆汤会有什么下场吗?孟婆摇头。会变成一个什么记忆什么思想都没有的人,也不能再投胎转世。阎王拍拍座椅的扶手,吁出一口气,又说:现在你知道了吧。孟婆眼中渐渐浮上泪水,几千年堆积的泪水,顺着孟婆的脸缓缓滑下:像现在这样观人痛苦,莫如我就做个痴呆。我,决定了。说罢,转身离去。
  这天晚上,异常的安静,没有人来喝孟婆汤。孟婆打开窗,迎一地月光洒在店内,银白色混着河边垂柳的阴影,让店里的气氛安谧和详。孟婆就着月光在河边洗发,映着河水将缠了几千年的银丝一根根梳理整齐,盘向脑后,再插上一支钗。换上干净的外衣,当胸围了一块暗色的围裙。这是她做姑娘时的打扮。一切妥当,孟婆舀了一碗孟婆汤。汤色纯净,香气四溢。孟婆凝神看了片刻,微笑着自语:这是我孟婆煲了几千年的汤呀。说罢,一仰脖,汤被喝光。确是好汤,香而不腻,浓而不稠,闻之提神,饮之余味。
  从此后,孟婆忘记了所有的事情,也不再知道任何事情。她只是每日里在奈何桥畔煲汤,休息时凝目望着桥下的流水。阴差悄悄议论孟婆是不是真喝了自己的煲的汤,怎么好像不是痴呆的样子呢?是与不是,谁又知道,谁又分的清。
  这样,光阴随着奈何桥下的流水静静的、无声的,带着孟婆的目光向前游走。一晃,又是几千年。